在昨晚结束的澳客官方网站CBA常规赛焦点战中,青岛国信水产队主场迎战浙江稠州金租队,比赛伊始,年仅18岁的内线新星杨瀚森便以超越年龄的沉稳掌控战局,首节出战8分钟内虽未得分,却以1篮板、2助攻、1封盖的全面贡献,帮助球队单节净胜对手19分,个人正负值高达+19,为球队最终的大胜奠定基调,这位被业界誉为“新一代移动长城”雏形的少年,用行动诠释了篮球场上“存在感”的另一种定义。
少年老成,策应中枢初显锋芒
首节比赛,杨瀚森并未急于在进攻端展现个人得分能力,而是迅速融入球队战术体系,在高位与弧顶频繁扮演策应核心角色,开场仅1分30秒,他在罚球线附近吸引包夹后一记隐蔽的击地传球,穿透两名防守队员,准确塞给空切篮下的队友王睿泽,助其轻松上篮得手,此次助攻完美展现其开阔的视野与传球时机把握能力,3分15秒,杨瀚森再次展现高位策应天赋,一记跨越半场的精准长传找到快下的外援鲍威尔,后者接球完成暴扣,引爆主场气氛,两次助攻均转化为直接得分,极大提振了球队士气。
防守端,杨瀚森的威慑力同样不容小觑,2分40秒,浙江队外援佩里试图凭借身体素质强打篮下,但杨瀚森提前预判其转身路线,垂直起跳后一记干净利落的封盖,将球扇出底线,这次防守不仅瓦解了对手的进攻,更传递出内线禁飞区的强烈信号,他虽仅摘得1个防守篮板,但多次通过卡位为队友创造篮板机会,团队防守贡献远超数据体现。
战术价值:正负值+19背后的体系支撑
正负值+19(即杨瀚森首节出场时段球队净胜对手19分)这一夸张数据,绝非偶然,教练组围绕其策应能力设计的“动态进攻体系”是关键,杨瀚森的高位持球迫使浙江队防守阵型外扩,为侧翼空切与底线反跑创造了巨大空间,他与后卫的挡拆配合兼具扎实掩护与外弹接应双重威胁,使对手防不胜防,防守体系中,杨瀚森的护筐能力允许外线球员实施更具侵略性的压迫防守,即便被突破,身后也有可靠的最后一道屏障,这种“以点带面”的战术影响力,正是其正负值飙升的核心原因。
浙江队显然对杨瀚森的研究不足,赛前部署仍将其视为传统低位中锋,试图用单防限制其得分,然而杨瀚森用首节表现证明,现代内线的价值早已超越得分与篮板的简单叠加,他的从容不迫与冷静判断,彻底打乱了浙江队的防守轮转节奏,使其首节进攻效率骤降,仅得12分。
成长轨迹:从国青核心到联赛新势力
杨瀚森的惊艳表现并非一夕之功,2023年U19男篮世界杯中,他场均贡献12.6分10.4篮板4.7助攻5.0封盖,入选赛事最佳阵容第一阵,尤其是面对法国队砍下14分9篮板6封盖、对阵美国队送出生涯新高的7次助攻,其全面性已引发国际球探关注,本赛季升入青岛一队后,他迅速适应联赛强度,前五场比赛场均数据接近两双,本场首节的高光表现更是其适应能力的集中爆发。
教练组对其使用极具耐心,并未因年轻而缩减其战术权重,反而赋予其大量高位策应职责,这与欧洲内线培养模式高度契合,队友们也对其信任有加,首节多次主动通过其手过渡球权,形成良性循环,杨瀚森在赛后采访中表示:“教练告诉我不要急于得分,先从阅读防守和帮助队友做起,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,我的任务是让团队运转更流畅。”
未来展望:中国内线新希望的挑战与机遇
杨瀚森的出现,恰逢中国男篮内线新老交替的关键节点,随着易建联退役,周琦伤病频发,王哲林状态起伏,国家队亟需新鲜血液补充,杨瀚森的策应能力与防守意识,与传统中式重型中锋及美式机动型内线均有所不同,更接近约基奇、萨博尼斯等欧洲策应中锋的风格,这种特质若持续打磨,有望弥补国家队长期缺乏高位轴心的战术短板。
其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:身体对抗需持续强化,以应对CBA级别外援的冲击;中远距离投篮稳定性有待提升,否则进攻威胁易被针对性限制;如何保持健康与状态延续性将是长期课题,但毋庸置疑,首节+19的正负值表现已向联赛宣告:一位风格独特的新生代内线正在崛起,他的成长轨迹或将重新定义中国篮球对内线球员的期待与认知。
业界评价与球迷反响
本场赛后,多位篮球评论员对杨瀚森首节表现给予高度评价,知名解说员杨毅表示:“杨瀚森的篮球智商和传球手法在年轻内线中极为罕见,他让青岛队的进攻多了层次感。”前国手焦健则点评:“他的防守选位和封盖时机把握得像老将,这天赋肉眼可见。”社交媒体上,“杨瀚森正负值”话题迅速升温,球迷热议其“用最低调的数据打最狠的球”“一节比赛奠定胜局,这才是核心价值”。
对手浙江队主帅王世龙也在赛后承认:“我们对杨瀚森的策应能力准备不足,他的传球破坏了我们的防守体系,这是首节崩盘的主要原因。”这番表态无疑是对杨瀚森战术价值的最佳肯定。
随着联赛深入,各队势必加强对杨瀚森的研究与限制,其面临的防守压力将倍增,但首节的从容不迫已证明,这位少年拥有与年龄不符的心理素质与调整能力,他的崛起不仅为青岛队注入新活力,更为中国篮球的内线传承带来曙光,未来之路漫长,但初露的峥嵘,已足够令人期待。
发布评论